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三省一市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优势,联防联控、政策协同,一方面遏制疫情,一方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,坚决下好战疫一盘棋,夺取双胜利。

沪杭甬高速杭州收费站,入城车辆依次进行防疫检查。

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入境大厅,边检民警在验放入境旅客。

上海儿科专家对浙江嘉善患者远程会诊。

嘉兴市南湖区南杨社区,老党员夏政和妻子在雨夜中坚守疫情防控卡点。

嘉善西塘的钟葫村,是浙江省唯一地处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的村子。2019年11月1日,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,三个村从原本各自省市的边缘村一跃成为了示范区发展的中心区域。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边界村因更容易出现跨省界人员流动问题,面临更大的防疫压力。钟葫村和伟明村一合计,在交界处设立了联合卡点共同值守。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,两村也没有发生一起因流动产生的疫情风险。

疫情期间,钟葫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强每天一早都要去卡口查看情况,不时在微信群里发信息通报。此前,这个微信群是为了解决三地跨省联动治水而建立的,如今成了防疫信息沟通群,群成员包括沪苏浙18个村的村书记等30名干部。

他说,疫情使得他们“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家人了”。

位于平湖市的浙江宙辉电器有限公司,每年有5亿多元的产品要经上海洋山港出口。企业复工以后,一度面临原材料进不来、货物出不去的困境。不过很快,公司就领到了“长三角货运通行证”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
2月15日,上海市金山区与毗邻的浙江省平湖市、嘉善县三地共同推出“两书一证”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,以有效解决省界人员和车辆道口通行瓶颈问题。

2月16日,浙江嘉善县和江苏吴江区再度互认通行证。

浙江宙辉电器有限公司经理陆春峰说:“有了长三角货运通行证,我们的发货速度跟疫情之前是一样的。”

不到一分钟,家住上海的杨明池就通过了检查站。由于公司在浙江嘉善,他每天都要在两地往返。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健康码共享互认,为他的复工开了绿灯。

2月11日,杭州市在全国率先上线“健康码”。随后的一周内,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健康码全省覆盖。

2月27日,长三角三省一市视频会议明确提出,建立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。

3月4日,长三角率先实现健康码全覆盖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都拥有了本地版健康码。

3月26日起,长三角率先实施健康码跨省互认,持三省一市居住省市绿码的人员可在长三角区域自由通行。

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数字化防疫措施,提供了方便快捷的“通行证”,助力长三角分区分级、精准复工复产。

安徽省泾县琴溪镇玲芝村的果苗主要来自浙江绍兴市上虞区,鲜果销往上海、江苏等市场。

长兴县太湖龙之梦乐园与上海、杭州、南京、苏州等200个县级以上城市实现旅游互通。

杭州奥体中心亚运重点项目——亚运三馆工地,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。

位于嘉兴秀洲的浙江川本卫生材料公司1月底复工后,很快遇到了原材料难题:熔喷布供应商远在天津,而耳带、鼻梁条等供应商又在湖北,受疫情影响,进货十分困难。

嘉兴秀洲区经商局驻企指导员获悉后,在各乡镇工业群中帮助寻找原材料供应商。仅一天时间,供应商就有着落了:熔喷布由桐乡一家过滤材料生产厂家供应,辅料耳带来自上海松江,而鼻梁条由江苏苏州的供应商提供。4条生产线立即投入应急生产,每天约有4万只口罩下线,运往战疫一线。

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:“长三角一体化从未远离我们,它一直在和疫情联防联控、企业复工复产融为一体。”

2月16日,全国铁路首趟复工定制专列开行,拉开了长三角地区复工专列开行大幕。

2月27日,长三角铁路开行的第100趟复工定制专列带着安徽阜阳、淮南、合肥等地860余名务工人员奔赴浙江台州291家企业返岗复工。

“复工专列通过‘点对点’直达运输方式开行,安全、精准、快速,及时解决了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。”宁波舜宇集团相关人员表示。

“我们的专窗集成了市场监管、税务、公安等多部门资源,推行跨省办理‘一站式、集成式、保姆式’服务。”嘉善县政务数据办市民服务中心副主任费捷表示,企业在“长三角一体化”服务专窗办事不仅方便,而且快捷,一张跨区域营业执照最快2小时就能办好。

目前,青浦、吴江、嘉善均已设立“长三角一体化”服务专窗,落实专人负责,为实现跨区通办搭建了有效平台。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三地还建立了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联动机制。

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湖州智能制造基地里,科研人员正埋头攻关,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,企业发展迈入快车道——5月15日,该企业已完成火箭发动机定型试验,今年三季度浙产火箭便可实现小规模量产。

“我们研发团队20%的人员来自长三角地区。”该制造基地总经理杜方平表示,目前企业正积极在长三角布局产业链,引进高层次人才。

当“两战”进入下半场,长三角三省一市更加积极主动拥抱一体化发展机遇,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。以南太湖新区为例,今年以来,新区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个,总投资673.7亿元,其中有七成以上项目来自长三角地区。